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旅游景点 > 宁晋旅游也有可看、必到之处了!(来宁晋看碑林)图视

宁晋旅游也有可看、必到之处了!(来宁晋看碑林)图视

关键词:旅游在宁晋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宁晋凤鸣文化传媒
  • 电 话:0319-5517268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ningji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36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请点击蓝字关注


洨滨亭(新建洨滨先生祠堂记碑)→碑廊(清石狮→唐代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幢→蔡公传→元朝碑→蔡御史狂草碑→孝字碑→玉栏街碑→严嵩书法碑→神禹铭碑→谕旨碑→王公祠堂纪念碑)

建议在wifi下观看,土豪随意

宁纺碑林始建于1987年,原址在宁纺职工俱乐部后院,于2014年3月移至泥坑酒业。董事长苏瑞广出于对家乡文物的热爱与保护,专门修建了一座碑亭和一座碑廊。现在这座碑林不仅是宁晋工业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,而且还是宁晋县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


一、洨滨亭

来到碑林首先看到的就是“洨滨亭”了。这座碑亭是苏董事长为了纪念洨滨先生所建。洨滨先生就是蔡叆蔡御史。他是明嘉靖8年考取进士,是宁晋人,因为居住在洨水之滨,所以大家都称他为“洨滨先生”。



这座碑亭,碑的名字叫“新建洨滨先生祠堂记”碑。碑上主要记录了蔡御史的功德以及为他建生祠的原因。他当年为县里的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,比如修缮文庙、倡导儒学、置赡田、创办洨滨书院,还主持修编了宁晋县的第一部县志等等。一位名叫杨储的巡按御史巡察到宁晋听说了蔡叆的事迹后,非常佩服他的为人,于是上报朝廷要为他建一座生祠。生祠在古代是一项非常高的荣誉,就是人活着的时候为他建立祠堂让人们来朝拜、供奉他。蔡御史觉得这些事都是自己应该做的,于是他利用各方官员为他捐助建生祠的钱,创办了一座正学书院,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它为“蔡御史祠堂”。这块碑就是从正学书院出土的。




这座石碑高5.2米,碑身宽1.3米,厚36公分,是河北省南部现存的明朝最大最完整的碑。

碑的内容是由明朝监察御史陈大宾撰写,蔡御史的门生用朱砂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的,全文共700余字,具有非常高的文史价值和书法价值。




二、碑廊

洨滨亭一侧便是碑廊。碑廊长约60米,现存从五代至民国的碑刻80余块,以书法碑和纪事碑为主。



清代石狮

一进碑廊,首先能看到的是清朝的两尊石狮。大这两尊狮子一高,一低,右边下面有小狮子的是雌狮,北边踩着绣球的是雄狮。




唐尊圣陀罗尼经幢

前面这块汉白玉石质的碑叫“唐代佛顶尊圣陀罗尼经幢”。 (“幢”是古代的一种旗幡,表达一种胜利和吉祥的意思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最早佛经一般印在旗幡上,后来为了不宜损坏,就将佛经刻在石头上,所以称为“经幢”。)

这块碑有三点可贵之处。一是时间最早。它是宁晋目前存有的最早的碑刻,是唐天祐17年建立的,即五代初期。距今有近1100年的历史了。二是佛像特殊。经幢上刻有9尊佛像,7尊坐佛,2尊立佛,佛像庄严肃穆,金轮饱满,颇具大唐风韵。三是经文少见。据专家考证,省内经幢还未发现唐末的《陀罗尼尊圣经》。

蔡公传碑

碑廊共涉及蔡御史的碑19块。这块为“蔡公传”碑。讲的是蔡御史自幼聪慧,博览群书,嘉靖8年考取进士,嘉靖14年因为上疏言事被罢官,嘉靖22年被重新起用,嘉靖24年又因仗义执言被罢官。从此之后,他弃官回乡,力求修学教化一方百姓。



元朝碑

这三块是元代时期的碑。元代的碑有三个特点,一是碑首和碑身是一体的。二是比较厚重。碑身要比明朝的碑厚三分之一。三是粗犷、豪放。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族,马背上的民族,所以说元朝的碑带有独特的异域文化色彩。




蔡御史狂草碑

蔡御史不仅文学水平很高,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。这两块是蔡御史非常著名的狂草碑,在书法界被称为“蛇体”。笔法走势就像蛇爬行一样,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,备受省内外书法界的尊崇。据说这种狂草碑一共4块,现在只出土了两块。




       孝字碑

俗话说,百善孝为先。这块“孝”字碑,上面是蔡御史对我们的教导:“事亲之道,不远于身,知己之所以爱吾子,则知所以爱吾亲,惟养生与送死,在致劳而服勤。必顺乎亲,斯可为人。世有爱亲不若爱子者,是谓之悖天逆伦”。“亲”就是父母长辈,寓意我们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。

这块碑用了朱拓,有很多人给老人祝寿时会到这个,装裱以后挂在中堂里,颇具中国传统之美。

玉栏街碑

这块碑原立于宁晋县城新宁村玉栏街东口北侧,也就是现在的玉龙号。碑的背面刻有“题名碑”三个字,主要记载的是从明洪武三年(1370)至清康熙三十年(1631)期间60名知县的姓名。该碑曾一度被移到县衙旁边,对官员起警示作用。



严嵩书法碑

这是明嘉靖39年,严嵩贺“新建洨滨蔡先生祠堂”落成时所书的,与当时的孔子像碑、蜘蛛碑、神禹铭碑合称“宁晋县文庙四绝”。严嵩非常擅长写青词,因此深受嘉靖皇帝的宠爱,把持朝政20多年。在严嵩倒台之后,县文化、书法界的人“喜其字,恶其名”。为了保护这块碑,就将碑末的署名“吏部尚书、分宜严嵩”八字磨去。这块碑出土后,拓印者不绝,成为宁晋现存书法碑刻一宝。



神禹铭碑

“神禹铭”碑,非常有特色,是岣嵝文,又称蝌蚪文,像不像满纸爬的小蝌蚪?它与夜郎天书、仓颉书、东巴文字等被称为是中国最神秘的八种文字之一,被誉为古文字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。据说,从古至今,没有人能完整认出上面的字,

郭沫若考证了三年研究出三个字。上面的小字呢是由明朝著名的大才子、文学家杨慎译过来的。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词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”就是出自杨慎之手。

“神禹铭”碑,全国仅存4通,原始碑立在浙江绍兴大禹祠堂。咱们这儿这块碑呢是在明嘉靖13年的时候

蔡御史的老师湛甘泉到绍兴游学时,用拓片制作而来的


谕旨碑

这块碑是咸丰皇帝下的一道谕旨。上面详细记述了清咸丰三年(1853),县域官员、绅民、乡兵清缴太平天国北征军流卒的过程,以及朝廷颁旨对有功人员褒奖的事,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。




王公祠堂纪念碑

这两通碑呢 是“王公祠堂纪念碑”

这块碑叫“王公祠堂纪念碑”,由王怀庆的亲戚出资建立。王怀庆是光绪年间北京城的九门提督。他是宁晋县南塔庄村人,虽然他指挥镇压了“五四”运动和滦州起义,但他还是他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好事的。比如说他率兵出征东北和朝鲜抗击日军,在天津八里台抗击八国联军,还出资修编民国18年的《宁晋县县志》。因此说 他是清末、民国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。

南边基本上都是一些墓志铭,分为阴铭和阳铭。北边呢都是一些碑首,基本上都是明朝的。






来源:稀事宁人【2016年7月7日】


查看更多往期内容

点击首页右上角小人儿→ “查看历史消息”

本账号所有文字内容及原创图片,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

商业应用、投稿合作等事宜请联系:贺先生 18632975996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